非梗阻性冠心病微血管障碍性冠心病

文章来源:心脏病_心脏病的症状_治疗心脏病的方法   发布时间:2020-7-22 15:03:40   点击数:
 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 http://wap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冠心病的发病机理现在公认的主要为三种:冠脉狭窄、冠脉痉挛和冠脉微循环障碍,其实每一个冠心病人这三种机理往往同时存在。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,人们逐渐对缺血性心脏病(特别是稳定性冠心病)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,例如PCI及CABG治疗可改善冠脉狭窄,但并非全部患者均可从此类治疗获益,这要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较大冠状动脉的畅通,而且需要治疗冠脉痉挛和冠脉微循环障碍。冠脉微血管的重要性在很多指南中得以体现,年ESC指南对稳定性冠心病的定义强调,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需考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,还应考虑微血管障碍(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,有报道占30%)和冠脉痉挛(大冠脉痉挛或微血管痉挛,也有报道说占35%)。真正发生缺血的是心肌细胞,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包括:

①心外膜血管狭窄;

②心外膜血管收缩;

③血小板聚集;

④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。

其实冠心病WHO又叫做缺血性心脏病。心脏只有三个大血管,现代照影能看到的大血管不到5%,但95%以上的微血管才是供给心肌细胞的主渠道,正常心脏安静状态下大约需要ml/分血供足够了,但在剧烈运动状态时可增加到0ml/分,这就是说,心脏的三个大血管只要有10%能通畅就可维持心脏基本供血,大可不必一见到狭窄就惊恐万状,赶紧去“通”,去刺激,去损伤,现代理念应该是稳定斑块,促进侧支循环建立,改善微循环,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心肌细胞的供血,改善其功能,从根本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。

已有学者将冠脉微血管病变分为了4型:

①无冠脉疾病及心肌病时出现的微血管功能障碍,如慢血流、微血管性心绞痛,或伴心电图改变;

②存在心肌病(扩张型、肥厚型及高血压性心肌病)情况下出现的微血管病变;

③医源性微血管病变,如PCI或CABG术后的冠脉不复流;

④大冠脉病变与微血管病变并存。

研究发现,冠脉造影提示心外膜冠脉显著狭窄(>50%)患者经PCI治疗后进行冠脉血流储备检查,结果显示60%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仍然较低(冠脉微血管病变),这表明阻塞性大冠脉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的合并发生率很高。年发表于《欧洲心脏杂志》的研究发现,冠脉显著狭窄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效果不佳,20%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轻微改善。COURAGE研究表明,受试者经PCI加最佳药物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存在比例仍为30%~40%。年发表于《Circulation》的研究发现,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急性心梗患者经PCI治疗后死亡、致死性心梗及心衰入院发生率都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。

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痛,既可表现为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又可表现为非典型胸痛,既可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,也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,持久的静息型胸痛。对含服硝酸甘油无效,胸痛持续时间可长达1~2h之久,相当一部分病人诱发体力活动的阈值不恒定,可于凌晨痛醒,也有些病人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闷痛。有一些仅有轻微的或无冠脉疾病的病人,由于胸痛而过分关心其个人健康,可出现恐慌、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症状,占微血管性心绞痛病人的2/3。

其实冠脉微血管病变涉及的患者人群非常广泛,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、急性心梗后、心脏X综合征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、女性冠心病及PCI术后无复流/慢血流患者,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。年发表于《NatureReviewsCardiology》的文章指出,未来冠心病治疗的突破,取决于我们对于冠脉微血管病变的理解和干预。

冠脉微血管病变的治疗与大冠脉病变治疗存在相似之处,但许多西药由于作用环节单一,效果不尽人意。已有数据表明许多中药可改善冠脉微循环。

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是引发微血管心绞痛的病因,微血管心绞痛临床表现为休息时心绞痛,适度运动后心痛缓解,至少存在于1/3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,此类患者预后比以往认为的更差,因此识别并适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。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是稳定型心绞痛、阻塞性和非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点。

(本文来自网络,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yent.net/xzbyf/2016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